美丽女性网小图标
美丽女性网小图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乐活 > 智慧人生 > 拼职场 > 知本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

知本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

/    2013-08-10 23:55:34    来源:互联网    编辑:互联网    点击:

[导读] 实行“知源资本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学院传授的、学生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现实资本。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如何才能将知识这种无形资源转化为资本,因为知识的本身没有资本性,要想将知识转化成资本

    知本管理乃知识资源资本化管理的简称。由于将知识转化为资本需要通过管理工具,所以在有的时候,笔者也把“知识资源资本化”称为“知本管理”或“知本化管理”。“知识”为何是“资源”而非“资本”?为何非得把“知源”转化为“知本”?为什么说我们从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大多是“知源”?为何把它转化为“知本” 必须得经历一个“知本化”的过程?

    实行“知源资本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学院传授的、学生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现实资本。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如何才能将知识这种无形资源转化为资本,因为知识的本身没有资本性,要想将知识转化成资本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不是别的,正是能够把学校传授的、学生学到的而别人又没有掌握的知识嫁接到、落实到他们所服务的机构中——知识本身不具有资本性,就像《辞海》里的知识没有资本性,不能实现增殖的道理一样。因此,如何实现“知本化”,就需要事先设置“知源资本化管理专业”课程。

    可转化为知本的知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是对客观规律、机制、原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2)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知识,可理解为是多种知识碰撞后而产生的、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火花。(3)不仅能够与客观实际、客观规律、客观原理相结合,而且还需要能够与自己的、企业的、国家的、世界的实际相结合起来。(4)有迫切使用这种知本的单位和个人存在。

    一、知源知本化管理目的

    设置“知源与资本互化”管理课程,无疑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们具有“嫁接”各种“知识”或“创新”各种“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嫁接”或“创新”各种知识的能力?毫无疑问,首先需要对业已存在的各种知识进行管理,而采用的基本方略就是如何实现“知识的对应统一”。何谓知识的对应统一?简单地说就是将知识“对应”起来。

    有“劳动价值”为何没有与之对应的“非劳动价值”?有“劳动价值定律”为何没有与之对应的“非劳动价值定律”?有“资本主义”为何没有与之对应的“资源主义”?市场经济、资源经济、知识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吗?否,它们统统是“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形式。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次债危机和主债危机显然是否定上述的结果。

    资源可以转化为资本,资本为什么就不可以转化为资源?资源与资本又为什么不能实现互化?如果我们事先就知道资本投入的结果是亏损与可持续亏损的话,为什么还要进行这种所谓的“资本投入”?——“天上下雪不下雨,雪落地上变成雨。变成雨来变成雨,为何当初不下雨”?又曰“先生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变成屎来变成屎,为何当初不吃屎”?

    二、知源知本化管理理论

    设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们具备区别资源与资本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非在一般院校就能具备得了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剩余劳动”的“转化形式”,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过剩和劳动过剩已经称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出现了“剩余劳动”不能或难以转化为“资本”的被动局面。这是早期政治经济学难以解释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先存在着一个“就业定律”——“就业与可创造剩余价值岗位成正比,而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成反比”。表现为科学技术越发达,劳动就越剩余,使剩余劳动转化为资本的能力变差。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把曾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变成了一种“劳动复制”。

    劳动复制的结果,使大量的劳动资本、生产资料、货币资本资源化;同时,资本资源化又使曾经相对匮乏的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具有了资本性质,而各种自然资源和贵金属的轮番暴涨便是事实。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将包括知识资源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资源及时资本化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如何实现“资源资本化”?毫无疑问,就体现在“知源”的“资本化”上。

    三、知源知本化管理瓶颈

    知源资本化管理是“如何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本的管理”的简称。这里讲的“知识”不单指学校课堂里学到的各种知识,而主要讲“通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具有文化性”的“知识文化”或“文化知识”。这种“知识”或“文化”的本质特征,就体现在其能够实现“资本化”。换言之,如果其不能“资本化”,无论这种知识有多么科学都没有“知本”性。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生产是资本增殖的唯一途径”,而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商品生产与销售、服务过程”的时候知识才会具有资本性。这正是一些知识渊博的人和一些文化泰斗们为什么会贫困的原因。那么,如何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掌握的知识资本化?毫无疑问,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高就高在,它要求拥有知源的人能“化知识为资本”。

    研究发现,我们的学校、学生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化知识为资本”的能力,用一句无可奈何的话说就是“白学了”。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专业不对口”或 “所学非所用”,而其本质则体现在缺乏“知识创新”或“知识聚变”的能力上——不谙“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的道理。而事实上是,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是能“嫁接知识”的“农艺师”。

    四、知源知本化计量瓶颈

    经济量化是一门至今都没能解决好的、高深的学问,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经济事物实行量化的单位。而采用GDP来对经济进行量化,是因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根据“货币”计量出来的结果,无疑都得最终回归到货币这种计量单位上。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办法。但不能不说,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 “核算成果始终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

    对知本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资本进行量化就更是一门至今也没有解决好的、更高深的学问题了,因为知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非物质,人类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对“不是物”的知识进行量化的。但是,又不能不说,一些经济学家、评价机构业已对一些具有“知识”性的产品的品牌价值给出了价格——其无疑是该皮牌的“知本”价值。那么,他们是根据什么给定的价?

    如果没有猜错,与以下元素有必然的联系:(1)知名度或认可度——知名度、认可度越高,购买力越大。(2)已形成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可产生的价值就越大——市场占有率与品牌价值成正比。(3)知本率——管理的可复制程度、水平、能力。(4)潜在、间接价值——指与该品牌相关的非品牌中得到的价值,如麦当劳从养鸡户得到的价值。

    以上说明,对知识资本的量化必须得建立在一定的、与之相关的、物质的基础,有“伴随某物质生而生,并伴随某物质亡而亡”的性质。这也是某些知名品牌为何突然消失的原因。

    五、知源知本化核算方法

    “知本量化”是“知本核算”的前提,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只对上述所谓的“知本”进行量化、核算,因为我们讲的“知本”是广义的,即它不仅包括已经具备“知本”性的知识而主要是指尚未、有待具备“知本”性的知识,因为我们核算、管理的对象是“潜在知本”。

    何谓潜在知本?简单地说就是有可能转化为知本的各种定律、机制、原理、信息、时空等非物质形式的统称。而之所以要把潜在知本当做研究对象或管理对象,是由“知源知本化管理”的本质、性质,目的、意义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我们设计该转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知源知本化”,所以我们量化、核算、管理的对象必然是尚未转化为知本的知源。

    这里讲的“知源”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知识的来源——只有找到了有可能产生知识的源头才有近早获得这种知识的可能。(2)可转化为知本的知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转化为知本,因此,要想实现“知源知本化”,需要有先将“可转化为知本的知识”与“不可转化为知本的知识”区别开来。(3)可适时介入商品生产领域的知识知源。

    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之对(3)进行计量、核算。这倒不是我们就不能对(1)和(2)进行计量、核算,而是因为对它们进行计量、核算缺乏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未来之意义。
上一篇:职场:如何管理今天的人才
下一篇:新的企业创新模式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