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也称积水潭,与后海通过德胜桥相连,这里在元代时曾设有水关,西海西北角建有镇水观音庵,后改为汇通祠。汇通祠已于修建地铁时全部拆除,现已重建。
西海周边现留有不少历史遗迹。西海北沿29、30号是三官庙,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三元大帝。道教称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管解厄。旧时北京共有三官庙、三元庵、三官殿等30余处,这里的三官庙保存较好,现为民居。
西海南沿48号有普济寺,也叫华佗庙。清康熙年间曾为大学士明珠家庙。现为民居,有20多间文物建筑。
德胜门箭楼,与前门箭楼一起,是仅存的两处研究古代都市布局,城防设施的实物资料。德胜门箭楼素有“军门”之称,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 1450年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在这里浴血奋战,使蒙古军溃败而逃,保住了北京。正园德胜门位于大军出发北征的必经之道,所以才被命以谐音“得胜”的吉利之名。
德胜桥建于明初,桥将积水潭一分为二,桥西称积水潭,桥东称什刹海。清代北京着名的“镇海三宝”之一的镇海神牛就在得胜桥下,镇海神牛是由德胜桥四周寺庙规制最小的永泉寺,于清同治年间联同桥西真武庙,两家集资在德胜桥西桥洞上嵌刻的迎水兽,桥存留至今,迎水兽已无存。
小杨家胡同8号是老舍故居。老舍出生在此,在《四世同堂》小说中也描写过这条胡同。小杨家胡同的西口在新街口大街上,极为窄小,注意盯好街边的路牌,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三不老胡同6号是郑和故居。明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之后,这条胡同就改为“三保老爷胡同”,后逐渐谐音为“三伯老胡同”和“三不老胡同”。目前郑和故居原貌改变较大,只有部分老建筑尚存。
护国寺街9号是梅兰芳纪念馆,是当代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1951-1961年在北京的寓所。该馆现存有剧本、图书、照片等文物。票价10元,周一休息。
徐悲鸿纪念馆在新街口北大街53号。此处原址是徐悲鸿的故居。目前馆内陈列着徐悲鸿的多幅名作。票价10元,周一闭馆。
西海西沿郭守敬纪念馆在汇通祠内,为社科类专题人物纪念馆。周一闭馆,票价2元。
大半截胡同17号院有棵大榆树,春天的枝丫伸出路外,触手可及,这在大都市里很难见到。
周边胡同详述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是北京街巷名称极雅者。不知道多少张“百花深处”的门牌照片被报刊使用。
《北京琐闻录》中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渐渐地有了钱,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又辟地种植牡丹、芍药,在池中选票莲藕。夏日,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驶上小舟往来天绿波之中,香风扑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黄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时皆宜之感。当时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赏。因此北京人称它为百花深处。
虽然现在的巷子里有些凌乱,但是依然可以找到与“百花深处“对应的浪漫意境。
八道湾胡同
在新街口,从后公用胡同拐进八道湾以后,就感受到里面的窄小和曲折,和北京其他类似的胡同一样,八道湾里大多是一般的普通民居,没有大宅门,多为如意门和墙垣门,房子也都不高,还是按照坐北朝南的规格建筑的,所以胡同更像是院落之间的过道了。八道湾的11号是周氏兄弟的故居,也是周作人晚年的住处。胡同越往西就越狭窄,到最后分成了两路,分别通向已经拓宽的赵登禹路。
正觉胡同
胡同的得名缘于胡同内的正觉寺。现在已经荒废,但是保留下来的主殿,依然传递着曾经远去的寺院气息。
棉花胡同
是条南北走向的长巷。北起罗尔胡同,南至护国寺街。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宛署杂记》作“绵花”胡同。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绵”讹作 “棉”。 1965年罗儿胡同、斗鸡坑胡同部分并入。棉花胡同六十六号为蔡锷故居。蔡锷,自松坡,梁启超的学生,护国运动的领袖之一,因反对袁世凯复辟而彪炳史册。现被中央气象局作为宿舍,大体完整。
美食攻略
护国寺小吃店在人民剧场对面,这里的炒烤肉非常地道。护国寺副食店旁有个小店“二姐门钉肉饼”,味道不错。
西海南侧有些特色的餐馆和酒吧,其中西海鱼生等处比较出门,这些地方不仅有特色菜品,还可以在船上设席,很有情调。
谭家官府菜在梅兰芳故居对面,护国寺大街10号,菜馆内是老北京四合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这样古朴的庭院吃着传统私家菜,很有一番意境。
摄影攻略
此片区很多胡同不太规整,多弯道或拐角,对于摄影者来说,这倒是一大幸事,这样更容易拍出小巷情调。像金丝胡同、护国寺西巷、护国寺大院、小杨家胡同等都能拍出拐弯抹角的街巷感觉。
这里有些胡同今年未改造,虽然略显破旧,但原汁原味的胡同味道还很不错。
交通
来本片游览,可乘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站下车,南行即是新街口。
从宣武门出发
宣武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名人故居既保存了传统精华,又赋予了时代内容。这里的胡同不那么气派,但小有小的灵气;也不是特别出名,但自有韵味。
由于原处传统的居民区,所以,胡同中的遗存依然充满古老的气息。像头发胡同,胡同名称从明代起就沿袭至今;像抄手胡同,在老北京若干个以“抄手”命名的胡同中,已成为最“正宗”的“抄手”;而新文化街39号院、众益胡同的5号院均以原始的木制小楼向世人展示着历史的生存状态。
因为与长安街、西单等北京城的核心地带为邻,因此近现代的历史也在向胡同中渗透。新文化街的鲁迅中学、文华胡同的李大扎故居、文昌胡同的张雪玲行辕等,还有大街的名称“佟麟阁路”,无不通过一个个名人展现着近现代历史的一幕幕。
更值得一提的是宣武门的南堂和佟麟阁路的中华圣山会教堂。这两个教堂的存在使宣武门周边充满了西式的味道,教堂高高耸立,与传统的胡同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并交相辉映,使中西文化得到有机融合。既保留古朴风韵,又包容近代历史和西方文化,这就是宣内胡同的性格。
游走攻略
南堂,也叫宣武门教堂。它是北京历史最久的天主教堂。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威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1996年宣武门天主教堂列名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圣公会教堂在在佟麟阁路85号,是北京地区建设较早、规模较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屋顶为中国式坡顶,顶部有2个八角亭作为天窗及钟楼。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即文物建筑本身。
受水河胡同16号宅院内有个刘韧剪纸屋,门上有招牌,还有中英文对应的告示牌,每逢六、日对外接受参观。
周边胡同详述
新文化街
新文化街是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两边绿树成荫,很有味道。
新文化街东段路北是鲁迅中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旧址。院内的建筑显得沧桑古朴,而院前的大门以及门前的上马石都保留着原样,忠实地记录着历史;街边的院墙,既不失坚固又不忘精心的打扮,在厚重的墙体上装饰了一些生动的细节,俨然成为一堵艺术墙。
新文化街的中部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克勤郡王府。这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现在,这座王府保存较为完好,大门十分气派,王府内的建筑如后寝门、后罩房等也比较完整。此王府现被用作新文化街第二小学(先被合并为第二实验小学)。
这条街和鲁迅的文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当年以刘和珍为代表的女师大学生就是由这里出发,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的。
头发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