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女性网小图标
美丽女性网小图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亲子 > 成长日记 > 宝宝健康 > 孩子聪明和遗传有关吗

孩子聪明和遗传有关吗

/    2014-01-16 16:46:10    来源:互联网    编辑:互联网    点击:

[导读]孩子聪明和遗传有关吗,智力并不遗传,不过某些神经结构确实具有遗传性,但它们对智力开展的影响只有15%至20%,其余是父母鼓舞教育和子女生长环境影响的后果。


    智力并不遗传,不过某些神经结构确实具有遗传性,但它们对智力开展的影响只有15%至20%,其余是父母鼓舞教育和子女生长环境影响的后果。

    根据人类遗传学原理,人的智力在确定水平上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一个人的智力能否可以充沛施展出来,仅仅依托天生的高智商,是不行的。但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次是物理奖,第二次是化学奖。而她的智慧的女儿伊雷娜·居里后来也获得了她母亲已经得到的诺贝尔化学奖。于是,人们便产生疑难:母亲取得了诺贝尔奖,女儿也得到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能否也可以“遗传”?西班牙《世界报》发表文章,标题是“智力遗传的秘密”,对此进行了有趣的解说。文章摘要如下:

    罗杰·科恩伯格睁开迷糊的双眼,他看到父亲异样兴奋。他12岁的头脑一片混乱,因为自己很少在半夜被叫醒。父亲阿瑟是个内敛而深沉的人,科恩伯格经常看到他在洛杉矶家里的书房中深夜研读。但这一次父亲没有坚持一向的严肃,他刚刚得到来自瑞典的告诉,告知他取得了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恩伯格回去继续睡觉,心想这是大人的事情,但父亲为此体现出的兴奋之情令他无奈入眠。数十年之后,当他接到同样的电话,事实上是在同一天:10月4日,简直在同一时间:清晨两点。


    科恩伯格不由感到震惊。“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他说。他刚刚取得了进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这个精英俱乐部的时机。但与此同时科恩伯格进入的是另一个范围更为狭窄的俱乐部:诺贝尔奖父子(母女)得主的俱乐部,而他是该团体中的第七位成员。科恩伯格的事例向科学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智力是可以遗传的吗?如果以现有的证据来看,回许可该是肯定的。“但事情并非这么简略。”西班牙神经零碎研究专家何塞·马斯德乌说。

    父子诺贝尔奖得主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神经科学院院长马斯德乌是国际闻名的神经学研究专家,现在他陪伴我们一起寻觅这个问题的答案。解开智力是否可以遗传这一谜团首先要定义何为智力。人们对智力的了解各不雷同,仅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就有7种完全不同的定义,从“理解和领悟才干”到“纯正的精力物质”不一而同。马斯德乌认为“智力是处置问题的才能”,这种才干可以遗传吗?科恩伯格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父亲取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刻改动了他。在学校中科恩伯格是个出色的孩子,尽管有点羞怯,但在社交上并无妨碍。阿瑟带他来到斯德哥尔摩,让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科恩伯格耳边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和你爸爸太像了……你太像他了。”外貌上的相似却让科恩伯格理解成应该追寻父亲的脚步。而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也像他父亲一样,正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但父子俩并不只在这一点上相同。


    是纯正的偶尔吗?科恩伯格是否天生就能获得诺贝尔奖?马斯德乌说:“不能这么说。诺贝尔奖并不只是不相上下的天才的结果,它更是努力、学习和技巧,独特是坚持的成绩。”坚持和外界刺激更为重要。

    智力遗传的表象

    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1903年10月,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由于在辐射现象方面的研究成就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在她的长女伊雷娜11岁的时分,居里夫人再次取得诺贝尔奖,这一次是化学奖。

    1935年,伊雷娜取得了与母亲同样的殊荣,也是因为在放射性元素研究上的出色奉献而取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伊雷娜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她是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女儿,她的家庭有4枚诺贝尔奖章。仅仅是鼓舞和坚持促成了伊雷娜的成就吗?仿佛不只是这些。她的父母是光芒灿烂的人物,具有很高的智商,她的外祖父是物理学教授,高智商能否在她身上有肯定的遗传?“没错。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神经系统的某些特色是可以遗传的。可以说一个人出生时的基因遗传自父母,但这并不能决议他最终的智力。”马斯德乌说。


    人的神经系统存在着一种基础机构,但并非固定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后天成形的。马斯德乌说:“我们可以将神经系统与手做比较。假设一个人的双手用来打铁,那么必定是手指粗壮却不灵敏,相反,假如双手被用来弹钢琴,那手指必定修长而灵活。”因而,教育子女的形式比基因遗传更加重要。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基因与智力的联系是20%。这项研究利用神经图像技术(该技术剖析神经元活动在特定思想过程中的变迁情况)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发现智力上下与父母DNA的联系率为20%,其余的智力发展是变化的,依据个人的生涯改动和定型。特别的激励可以使神经构造改动和展开。

    有7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子女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一切这些人的生涯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科恩伯格从12岁开端就生活在父亲的影子和鼓舞作用下。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8岁开始给母亲当助手。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格·玻尔,是同样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尼尔斯·玻尔的儿子,从小在物理天才沃尔夫冈·泡利、维尔纳·海森堡等人的影响下长大。

    或许最能说明在培育天才方面外部鼓励比基因遗传更重要的例子是J.J。汤姆森,他在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并非是汤姆森最大的功劳。不仅他的儿子乔治·佩吉特·汤姆森在193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他没有任何血统关系的7名学生也取得了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后人无奈超越的成就:同一位导师培养了8名诺贝尔奖得主。

    后天培育更重要

    马斯德乌认为,“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和鼓励对于从父母身上遗传的智力根底向更高还是更低程度发展至关重要。”在上面提到的7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子女中,有5名是在与父母相同的范畴中获奖,这是对上述结论的印证。

    伊雷娜·居里和她的父母一样,从事喷射性物质领域的研究。乔治·佩吉特·汤姆森发现了电子的属性(其父被称为电子之父);卡伊·西格班在X射线光谱学研究上有卓越奉献(其父也是X射线研究者之一);罗杰·科恩伯格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研究基因谜团的;劳伦斯·布拉格在25岁时与其父亲一同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取得者。

    结论是,智力并不遗传,不过某些神经构造的确具有遗传性,但它们对智力展开的影响只要15%至20%,其余是父母激励教育和子女成长环境影响的后果。“因而一个没有天赋的农民的儿子,其出路并非生来必定。他的致力和坚持将决定他最终的生涯。除非患有重大的脑部疾病,任何人在智力上都不会受遗传的制约。”丁伯根兄弟的成就考证了这一论断,他们是独一获得诺贝尔奖的兄弟,扬·丁伯根取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尼古拉斯·丁伯根1973年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父母并不才气横溢,但非常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因而在科恩伯格得知父亲获奖的音讯并亲眼目击了他的幸福之时,他的前途由此确定。或许他无意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只是想体验与他父亲同样的幸福。

    与此同时,文中提到的所有取得诺贝尔奖的子女都进入了比他们父辈级别更高的学术机构工作。总之,天下一切的好父母都可能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孩子,只要他们真正有这个意愿和爱心。
上一篇:装修污染对孩子的危害
下一篇:让小孩进厨房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