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积极的内核。如何激发孩子内核中积极的一面,让他成为幸福成功的人?让超哥告诉你一个打破常规却百试百灵、最轻松、最充满感动的育才之道!
教家长种豆得瓜的育才方法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但是,只要方法正确,种豆也能得瓜!
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激励,让全年级排名倒数第一的孩子用 70天时间超过515名学生成为年级第一;一句男人之间才会用的提示,点醒备受学习成绩困扰的孩子发愤图强,顺利升入清华;一个不可思议的方法,让全班6 位后进生用半年时间顺利成为北大、清华的优等生;一个轻松简单的方式,让全年级排名300多名的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哈佛奖学金获得者;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让所有人中的“坏孩子”用一年时间自学成才,轻松迈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这些就是北师大实验中学名师张超的显着成就。张超倾心撰写《种豆如何能得瓜》,在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推崇积极的育才之道——站在仰视孩子的角度,采用“释放—创建—自省”幸福教育三步法,让所有孩子都在幸福中走向成功!
作者简介:
张超,管理学博士,国家一级教师。2002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生物老师。习惯称学生为孩子.他用自己独创的“释放一创建一自省”幸福教育三步法,培养了众多北大、清华、哈佛、耶鲁学子,被学生条田地称为“知心超哥”。
2006年,超哥讲授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被百万网友称为“性教育牛人”“我年轻时最想遇到的好老师”,其热辣观点和独特方法受到网友热捧。
《种豆如何能得瓜》目录:
前言 家长们,千万别用温水煮种子!
第一章 教好孩子,必须站在仰视的角度
为什么要仰视孩子
越早仰视孩子,父母以后就越轻松
“我特别愿意教所谓的‘坏孩子’”
做家长可以如此幸福
把孩子看成是弱者,你out了
孩子会带着我们走向成功
第二章 家长如何做,孩子才成功
给孩子被仰视的感觉,孩子才能成功
很多教育从零岁起就体现了对孩子的不敬
我们要这样做:释放—创建—自省
“幸福感”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在父母的仰视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第三章 教育是感受出来的——如何帮助孩子释放
教育孩子不要装
像对待天气变化一样对待孩子情绪问题
像大禹治水一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帮孩子找回真实的自己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辈子的影响
第四章 规矩为王——如何帮助孩子创建
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孩子这个人
先把学生做好,再做好学生
告诉孩子怎么做,而不是告诉他不要怎么做
如何帮孩子长记性:体验式创建法
让一个男孩把自己当成男人:示范式创建法
如何唤起孩子的成就感:激发式创建法
同一招不要使用两遍
有时候,要适当说话不算数
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孩子犯了错,应该如何惩罚
鼓励孩子,要讲智慧和方法
第五章 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如何帮助孩子自省
自省是孩子自己的事
如何帮助孩子确定价值观
孩子爱穿奇装异服怎么办
如何帮助爱钻牛角尖的孩子
表面上没问题的孩子,家长要格外注意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幸福是用来感受的
超哥自己的自省故事
第六章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
让孩子自动放弃网游的好办法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有叛逆性
对一根筋的孩子,要顺着天性适当干预
幸福的家庭才能走出幸福的孩子
后记 愿每一个孩子都高度幸福
《种豆如何能得瓜》试读:
为什么要仰视孩子
很多父母一听我说“仰视孩子”就会觉得,孩子有什么值得我仰视的呢?我辛辛苦苦把他养大,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现在非但不让他敬重我,却反过来要求我仰视他,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们都会跟我聊一些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比较集中,不外乎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在学校的表现好不好,最近发现孩子有哪些问题等等。
在与家长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有一个非常共性的认识,就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个附属。比如,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有意无意间会谈到,自己觉得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因为孩子成绩优秀而高兴,也会因为孩子的表现没有自己预期中那么好而失望。
这些当然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按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种习以为常的观念恰恰是大部分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所以,只要开家长会,我就会跟每个家长提到我对孩子的看法,我会告诉他们:作为老师,不管孩子是谁家的,只要是我教的学生,我对他们的态度都是打心眼儿里敬重和仰视。
几乎每个家长听我这么说都会感觉非常疑惑,也非常震撼。他们觉得老师对学生怎么能用敬重和仰视这样的词呢?要说敬重也应该是孩子敬重老师啊!至于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养育大,更谈不上仰视孩子了。如果一定要用这个词,那也应该是孩子仰视父母才对。那么我为什么提出要仰视孩子呢?
仰视这个词,很多人会觉得如果用在一个人身上,肯定是因为这个人有很多超出常人的地方,有值得仰赖之处。要是说一个孩子有多么值得我们敬重和仰视,大概是因为他有什么我们意想不到的优秀之处,比如,比我们聪明?比我们能干?但这不是瞎掰嘛!
我觉得,如果家长这样想,那就还是在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是从功利的角度衡量孩子,而当我们用成人的观念去套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在俯视他们,这样我们永远都只会看到孩子让我们不满意的那一面。
有的家长说,我没有居高临下地看孩子,不是有一种教育观念倡导所有的家长都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吗?在我们家,我会让孩子体会到他和父母是平等的,我很尊重孩子。
但是在我看来,说尊重还是不够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说尊重的时候,还是在用自己既定的思维规定孩子,那这样的所谓尊重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不能俯视,不能平视,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玛丽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父母对他们子女的生命有什么贡献呢?事实上,父亲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提供另一个细胞外,还给这个受精卵提供了一个生活环境,以便是他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小孩。说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小孩,那是不对的,相反地,我们应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她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依据就是孩子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内核,这个内核的力量非常神秘,能够指引着孩子自己走出成功幸福的道路。
我从做老师和做父亲的经验中,深切感受到蒙台梭利观点的准确性,发现确实只有这个神秘的内核才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只有站在生命的角度仰视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任何一个生命体,哪怕是猫猫狗狗,都是值得敬重的,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就更是如此。他(她)作为父亲几亿精子中胜出的老大,如果不积极,根本谈不上形成受精卵和生命体。所以,“积极”这两个字,是孩子从生命源头处就具备的特质,这点本身就非常值得敬重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连这个高度都没有的话,谈什么都是浅的。我认为这是父母要明确的第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