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女性网小图标
美丽女性网小图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时尚 > 女性时尚 > 中国元素服装设计中的奇葩

中国元素服装设计中的奇葩

/    2013-08-17 13:46:03    来源:互联网    编辑:互联网    点击:

[导读][导读]现如今,中国元素早已成为了服装设计中的奇葩,无数西方设计师都曾通过运用中国元素大获成功。而在中国,传统中国元素有两极化的差别待遇,成为了设计师手中的天使与魔鬼。 中国元素 时装的天使与魔鬼 中国元素服装设计中的奇葩 1. 现如今最成功的华裔

    [导读]现如今,中国元素早已成为了服装设计中的奇葩,无数西方设计师都曾通过运用中国元素大获成功。而在中国,传统中国元素有两极化的差别待遇,成为了设计师手中的天使与魔鬼。

    中国元素 时装的天使与魔鬼
 
中国元素服装设计中的奇葩
中国元素服装设计中的奇葩
 
    1. 现如今最成功的华裔设计师王大仁,恰恰就不是靠中国元素出名的。

    2. 欧美媒体热捧的新人王Altuzarra 也占了1/4 华人血统。

    3. 在张达的品牌“没边”中,那些看似平面的衣物,上身后变成另一个模样。

    “中国传统元素”在国内的时装圈里有两极化的差别待遇。有的设计师视它为血脉根源,巴不得件件衣物都变着花样地绣龙刺凤七镶八滚,只要用牡丹红,就一定用龙袍黄。有的设计师一个劲儿的“国际化”,迂回婉转得生怕沾染点“大蒜味儿”,要不忘情巴洛克,要不情迷法兰西;低头曼哈顿都会女郎范儿,抬头伦敦街头朋克青年味儿。当然,设计风格与元素以各种多元化的形式存在不是件坏事,只是这些曾经被我们视作珍宝的遗产,为什么今天落得稍嫌尴尬的地位呢?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直用所谓的“传统工艺”来铺陈堆砌,是件愚蠢又无建设性的事。毕竟,设计不仅关乎“工艺”。这样的反面例子在国内不算少数,其中翘楚要数国内某位常为央视大型晚会献锦的设计师,她所带领的“高级定制”时装品牌每次亮相都是绝对华丽丽金灿灿的贵气形象。各种纹绣工艺以繁冗到极致的方式出现,通过密集堆叠造成的体积感与大量的时间损耗带来存在感,吸引眼球不在话下,只是视觉震撼2秒后即成过眼云烟。至于“设计概念”沦为虚无的包装,她常常是件件衣物零碎的设计完成后,再为之套上一个故事。记得一位资深买手看完这位设计师2010年的“高级定制”大秀后向我大吐苦水:“10余件衣物生拉硬套地拼凑成一个系列不说,多数更是毫无新意地照搬文物,仅仅是夸张了诸如衣摆长度,衣领大小等局部数据。 “如果这是场传统民俗工艺博览会,我能接受。”这位买手愤愤然地描述道。

    而不得不说的是,就西方时装市场而言,现在绝对是华裔设计师前所未有的春天。从被封为Jacobs接班人的Alexander Wang,到受尽政客夫人与中产贵妇爱戴的Jason Wu;从占据美国婚纱业霸主地位并稳健抢滩成衣市场的Vera Wang,到一边把自家品牌做得风生水起一边担任Tod’s成衣设计总监的Derek Lam,连最近被欧美媒体热捧的新人王Altuzarra也占了1/4华人血统。是的,他们都是华裔,而另外的事实是,他们鲜有用“中国元素”的时候,几乎没有。当中也有特例,那就是季季都从中国文化里找灵感,将“中国意象”直接植于时装上的Vivienne Tam,遗憾的是,她却成为这拨儿华裔里最不为主流接受的一位。似乎这些沦为业类人士笑柄的“前车之鉴”在为后来者散播着“慎用中国元素”的讯息。就连国内老字号传统时装设计奖项“兄弟杯时装设计大赛”的审美取向也大有转变,从曾经粘个盖碗茶当头饰,提盏灯笼作手包的“中国风”,变做倾向于不露民族痕迹的 “现代”风格。


    4. 在纽约打拼的设计师Vivienne Tam 并没有赶上华裔设计师的春天。

    5. 张达的设计总是能从日常的生活方式中提炼而来。

    6. 王一杨的品牌茶缸,如今成为小部分中国文艺青年的最爱。

    只是,设计师不能像宠物猫犬般按血统简单地分类定义,上述在纽约打拼的华裔设计师们的生活经历中真正关乎“中国”的少之又少,Alexander Wang出生、成长在旧金山,Jason Wu出生在台北,9岁便移民温哥华,先后又在东京与巴黎求学,Vera Wang更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上东区名媛,直至2008年她才第一次来到中国一游。他们的设计里看不到“中国”,那是理所当然,只是我们常常一厢情愿地带着 “老乡”的盼头而已。而那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最多是喝了几年洋墨水的设计师们,为什么也觉得“中国元素”是让设计半土不洋的毒药呢?

    这可能得先弄清什么是“中国元素”,那不只是一双绣花鞋,一抹青花彩的刻板“装饰元素”,而是长久以来置身于中国所得的生活体验。像是“没边”品牌的设计师张达所说的那样,所谓的“中国风格”应该是符合中国当下生活状况的设计形式。只有这些从相应生活区域里提取的设计素材,才能制造出能够受用于相应生活区域的好设计。“我们不是排斥好看的洋气,只是那不是我们的,我们做得再好也只是学习别人。”张达这样说道。于是,我们便能看到“没边”那些看似平面的衣物,上身后变成另一个模样。这种平面的谦虚表达是对中国人所习惯的思维方式的探讨。就如同传统的水墨山水、行草书法,没有透视、不论色调,却就能演尽万千世界。“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看事情的一种角度”,张达还曾从饺子的形状获得灵感,制出一件不对称的上衣,饺子的面褶演变成为唯美的荷叶边,亲切又诙谐。抑或是另外一位中国当代时装的领军设计师王一杨,无论是“ZUCZUG”还是“茶缸”,都淡淡地透露着对中国本土文化习惯的深刻思考。他自己曾反思早期总想把衣服做“时髦”,一个劲儿地专研西方大师级的精良裁剪,现在回过头来想,中国传统式的扁平裁剪方式才是属于中国人的,无论是从身形角度还是从气质角度,这古老的关联不是凭空打造。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ZUCZUG那些轮廓松弛舒适又色彩娴静的轻松衣物时,会有种像是握着老旧的搪瓷茶缸般的温暖感动。这里没有牡丹或是龙凤,不也依然中国得不得了吗?那种真实的认同感是能让拥有同样生活经历的人们引起强烈共鸣的妙药。

    我们的设计也许该更多地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我们自己的思维,而不仅仅是盘算着这块传统刺绣如何耗工费时花了几万个钟头的工时完成,那款皇室斗篷裙摆长达几丈几米、重达几斤几两。用哪种装饰元素都是次要,国外设计师将“中国装饰元素”用的比我们自家设计师好的比比皆是。我们的多数设计师缺的只是那份沉下心去研究去体会的用心,与将之消化将之升华的智慧。
上一篇:办公室白领“隐形运动”
下一篇:全民一起PS恶搞明星脸(图)